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,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,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,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,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。
“汉服虽是古代服饰,但设计美观、风格飘逸,非常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要。汉服的火,与近年来传统文化兴起直接相关。”近年来,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,国内掀起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潮,
今天小编带大家欣赏汉服插画的同时了解一下汉服文化。
1曲裾
形制:连裳制
曲裾,全称曲裾袍,考古报告称绕襟袍。属上下分裁式,归类于“深衣类汉服”,故又称曲裾深衣、绕襟深衣。当代汉服复兴中制作的曲裾袍包括仿照文物制作的单绕曲裾、参考俑推测制作的多绕曲裾、露出衬裙的“短曲裾”等。其历史款式原型流行于先秦至汉代。
2、褙子
形制:上衣下裳制
褙子,又名背子、绰子。褙子在宋代女子服装中通常作为常服类的一种,在“汉服热”的现当代也较为常见此类款式。通常为上衣下裳制直领对襟、下摆两侧开高权的长上衣搭配抹胸或交领上襦,下身一般搭配褶裙。到了明代,多把大袖褙子称为披风。
3、比甲
形制:通裁制
比甲最早是起于宋代,是一种长的无袖罩衫,还有个现在还在使用的称呼“背心”(两种背心所指服装不同)后来传入蒙古。据《元史》载:“又制一衣,前有裳无衽,后长倍于前,亦去领袖,缀以两襻,名曰‘比甲’,以便弓马,时皆仿之。”
4、袒领襦裙
形制:上衣下裳制
袒领襦裙是襦裙款式的一个亚种。袒领,又称U领,是从魏、晋以来上襦发展出的一种短外衣。由于胡文化在当时的唐代各阶层间的广泛流行,使得唐代女性穿小袖衣成为一种风尚。初唐的襦衫特征承袭隋制,一般为紧身、袒领、窄袖,但逐渐加大了襦衫的开口,体现出了女性的胸部曲线;下着褶裙或者间色裙。这种服装流行于隋代宫廷内,先为宫中内官、女史所服,唐代传至民间。是一种世时妆。
形制:上衣下裳制
交领襦裙属于上衣下裳制。其特点是上襦为交领。下裙为一片褶裙。上衣较短,而下上裙较长。上襦的袖子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穿着的人的身份变化,有长有短。交领襦裙是常见的汉服款式,男女皆可穿着,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呈现形式,其中以宋朝最为常见。
6、齐胸襦裙
形制:上衣下裳制
形制:上衣下裳制齐胸襦裙是襦裙的一种。在古代,一般女子的襦裙装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,而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,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襦裙,根据现在人们对它的考证,一般改称之为齐胸襦裙。
接下来就让我们安静的欣赏两组汉服插画吧。
画师@寂山有饮
转载请注明:汉服潮 | 原创汉服推荐 | 白菜汉服 | 汉服发型知识